您的位置:首页 > 交流合作 > 国际合作项目

中美国际合作:云南老君山滇金丝猴生态和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4-04-28       

滇金丝猴分布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狭长的云岭山脉中,现存自然种群13个,种群数量1500左右。云南拟建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两个滇金丝猴群,约150只。由于生境的破碎化正日益严重,造成群间相互隔绝,基因交流较为困难,导致其自然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9届国际灵长类大会,将该物种列入世界最濒危的26种灵长类动物表列中。滇金丝猴是现生灵长类中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它在系统发生上处于旧大陆猴和猿之间的特殊分类地位,因此研究和保护该物种对认识和了解人类自身的进化历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外,滇金丝猴也是重要的环境指标物种,即凡是有滇金丝猴的地方,一定会存在大片的原始寒温性针叶林及林下的原始杜鹃林。近十年来,我国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支持力度也逐年加大,但我们在灵长类研究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严重滞后,其间有经济和研究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差距,寻求国际经费、技术无疑是一条可取之路。因此充分开展国际合作,对滇金丝猴进行行为生态学、社会学、栖息地以及遗传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多样,构成了十分丰富的自然景观多样性,多样的景观也同时昭示着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区内高山与河流相间,高山挺立,峡谷纵横。海拔落差极大。在此极大起伏的地貌区内,其高耸山系和深切河谷构成物种纵向迁徙的走廊和横向交汇的天然屏障。我国珍稀特产金丝猴——滇金丝猴生活人迹罕至的高山森林之中,它们因受长期偷猎的冲击,极其怕人,难以接近;同时区内丰富的植物资源和茂密的竹林给人们研究和了解该物种造成莫大困难。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对该物种的研究过程显示出仅仅依靠传统的方法研究滇金丝猴已经基本走到了尽头,因此寻找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研究这一特有物种成为当务之急。技术的改进同时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鉴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把眼光投向国际合作。老君山滇金丝猴生态学、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项目的实施是我所国际合作的又一新突破。该项目将采用先进的航空红外遥感技术对老君山地区滇金丝猴自然种群的大小和植被分布等进行研究,同时采用GPS自动脱落无线电项圈跟踪记录猴群的活动和对栖息地的选择利用。GPS项圈发射出的无线电信息将通过卫星接受技术,及时获取猴群活动的地理位置。这些方法摒弃了传统人工跟踪不能看到和接近猴群的弊端,而且不受天气的影响,还会得到准确的有关猴群活动的地点和活动情况的数据。同时,利用野外工作收集到的粪便样品或毛发样品,对该地区滇金丝猴的种群遗传结构等内容进行分析,力求从遗传学角度对该地区滇金丝猴提出科学的遗传管理和保护对策。

通过本项研究,将解决以下3方面的问题:

1、确定滇金丝猴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因素,从该物种本身生存的需要着手,确定其栖息地类型、家域大小、活动规律和对栖息地的利用率等生态学问题。

2、提出能够评估滇金丝猴种群生存现状(包括栖息环境和种群遗传状况)以及合理的保护管理策略的方法。

3、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为老君山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求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系统,保护滇金丝猴、生物多样性和协调当地的经济发展。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