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交流合作 > 国际合作项目

中美国际合作:陕西省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生态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4-04-28       

大熊猫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劫里逃生的古老孑遗动物,它不仅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也是全人类的自然历史遗产。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早在1961年成立时就确定以大熊猫作为会徽会旗,并以它作为保护自然界一切濒危物种的象征。在地质历史时期,大熊猫曾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北京周口店,以及越南和缅甸的北部。在第四纪约1.1万年前的最后冰川时期,大熊猫向长江上游退缩到青藏高原东缘的秦岭、岷山、邛崃、相岭和凉山等5大山系的高山深谷中。进入全新世后,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受不断增强的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急剧减少,并不断被分割隔离,使这一古老的孑遗动物濒临灭绝的边缘。对它的生存现状和未来的命运,国内外都予以极大的关注。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阻止或延缓大熊猫的灭绝,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急迫的任务。而深入理解大熊猫的行为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护这一古老、珍稀、特有、濒危的动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重大的社会影响。

陕西省佛坪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的南坡,是温带和亚热带生物区系的过渡地带。保护区内自然植被保护完整,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在总面积29 240公顷的土地上,生活着118种苔藓植物、97种蕨类植物、15种裸子植物、1 377种被子植物、1 354种昆虫、15种鱼类、12种两栖类、26种爬行类、217种鸟类和68种哺乳类。因此,这一地区被许多国际保护组织确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而且,历年的大熊猫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约占整个秦岭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35%,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自2003年,我所科研人员和佛坪自然保护区合作,多次在野外观察到野生大熊猫及其繁殖交配和产仔。

因此,该保护区是开展大熊猫生态学研究的理想基地。2004年,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我所和佛坪自然保护区联合在三官庙地区建立了“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为本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大熊猫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之中,人们很难接近和长期跟踪观察,这给利用传统方法研究并深入揭示野生大熊猫的生态学奥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该项目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PS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系统地研究大熊猫的迁移扩散和繁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力求揭示:大熊猫在不同季节和生活史过程中的迁移扩散模式;大熊猫的婚配制度及其性选择机制;大熊猫在不同生态因子影响下的行为变化机制;大熊猫迁移扩散模式和婚配制度对其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机制等。该项目的开展,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揭示现代大熊猫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各局部种群分化适应的过程,而且在实践上可为未来圈养大熊猫放归积累必需的知识和经验,个体在扩散过程中对运动路径的选择亦有助于指导隔离大熊猫栖息地间生态走廊带的恢复和建设工作。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