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李义明研究组有关两栖动物疾病流行因素的研究成果入选 “F1000”

发布时间:2013-01-21       

尽管全球化因素,如气候变化、国际贸易和外来种引进,常常诱使全球疾病以空前的速度出现,然而,这些因素在全球疾病流行中的作用还有待确定。尽管目前的物种相关性分布模型对预测新兴疾病的流行非常有效,然而,它们主要模拟物种的基础生态位(如气候因素和生境变量),忽略了扩散和繁殖体压力(如国际贸易、外来种引进、宿主的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壶菌(chytrid fungus 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是对两栖动物有致死性的病原菌,已导致全球超过200种两栖动物的严重下降或绝灭。李义明研究员领导的多样性与空间生态学研究组基于5年来对我国10个省区两栖动物壶菌的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结合壶菌在80多个国家的精确分布资料,探索了壶菌的全球分布格局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他们发展了实证性的,预测能力强大的壶菌全球分布模型,量化了各因素对壶菌分布的独立贡献。结果显示,基础生态位因素以及扩散和繁殖体压力因素均独立地解释了两栖动物壶菌的全球分布格局。该病原菌的分布随植被和贸易量以及外来两栖动物宿主的分布增加而增加,与年温差也有关,但与蛙腿贸易量和两栖动物多样性无关。这些发现提供了基础生态位因素,结合扩散和繁殖体压力因素,共同预测疾病流行的珍贵事例。该模型有助于指导致死性壶菌病的管理,对发展其它急性传染疾病和外来种的预测模型也非常有用。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旗舰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上,随即被“F1000”推荐为具有“证实”、“(对现有学说)质疑”、“有助于教学”、“有趣的假说”、“新发现”、“反驳”和“技术进步”的论文(very good)。主要评语如下:“这篇论文在了解也许是两栖动物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的壶菌病流行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作者描述了壶菌的气候生态位(即对过去分布有影响),他们还发现,与该病原菌运动相关的因素对其分布有强烈作用。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发现两栖动物多样性或蛙腿贸易对壶菌的全球分布没有影响。该论文还提供了非常好的图件,显示了那些你不想去的地方,如果你就是两栖动物的话”。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先导性项目的支持。

论文及链接:Liu X, Rohr JR, Li Y. 2013. Climate, vegetation, introduced hosts and trade shape a global wildlife pandemic.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80: 20122506.(原文链接

“F1000”推荐的链接:http://f1000.com/prime/717968349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