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李义明研究组揭示“一带一路”区域的生物入侵热点,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9-01-25       

  “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是我国政府发起的,全球超过一半(120余个)国家参与的一项发展计划。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的绿色发展是我国政府长期坚持的建设“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推进了亚非拉欧沿线国家之间贸易和交通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国家与35个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中的27个部分重叠,因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繁重。

  外来种入侵不仅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威胁,而且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沿线各国由于财力和应对能力的差异以及对入侵种的敏感性不同,在共同防控生物入侵风险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因而,确定“一带一路”沿线的高入侵风险区域以及高入侵潜力物种,对该倡议的有效实施以及发展预防和控制外来种的生物安全策略至关重要。

  李义明研究组开展了一个综合性研究,系统评估了“一带一路”区域外来脊椎动物的入侵风险。他们分析了816种有潜在重要危害的外来脊椎动物(98 种两栖动物,177种爬行动物,391种鸟类和150种哺乳动物)在“一带一路”区域的总体引进风险,并用模型预测了这些外来种的野生种群建立风险。

  研究发现,沿线国家15%的区域面临极高的外来脊椎动物引种风险,这些高风险引种区域分布在超过90%的“一带一路”国家;超过2/3的“一带一路”国家具有适宜外来脊椎动物建立野生种群的适宜栖息地;该研究鉴定出14个入侵热点(即具有高引种风险又具备高栖息地适宜性的地区),大部分入侵热点位于“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带上,其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内的入侵热点比较多,六大经济带内的入侵热点面积比例是其它区域的1.6倍。

  结果建议,应启动一个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来种早期预防、严格监控、快速反应和有效控制的计划,以确保“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

  该研究于2019年1月24日在线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期刊上。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刘宣副研究员,李义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上述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8)31670-1

 “一带一路”沿线高引种风险区域(黄色),适宜外来脊椎动物野生种群建立区域(绿色)和入侵热点区域(红色)。蓝色实线显示了“一带一路”的六条经济带。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