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术活动

中德联合召开“CITES 多年生植物非致危性判定指南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6-01-12       

非致危性判定(NDFs)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科学分析,为CITES附录物种的进出口贸易提供科学咨询意见,避免因国际贸易导致附录物种野外生存状态的进一步恶化。CITES附录现已列入3万5千多个物种,因其生物学、生存环境以及各国社会因素复杂多样,它们的非致危性判定无论是对每个缔约方,还是对整个国际社会,都是一个重大和困难的挑战。经数十年的努力,如何开展非致危性判定虽在逐步取得进展,但依然未达成各缔约方的一致认可。

近年,通过各方努力,一些生物类群上的非致危性判定研究有了明显突破,由多国科学机构提出的“CITES 多年生植物非致危性判定指南(九步法)”即属于此。为进一步探讨其在中国的应用以及适用性,2015年12月8日至11日,中德双方在广东省深圳市以石斛和沉香为案例物种进行一次培训和研讨。

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濒科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濒管办)、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BfN)和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联合主办,由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兰科中心)承办。上述各单位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科学家、国家和地方其它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有关企业的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蒋志刚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开幕式上,濒管办及有关单位单位领导讲话,对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表示欢迎,并预祝会议取得成功。来自公约植物命名专家Noel McGough(诺尔·麦高夫)先生和TRAFFIC的Thomasina Oldfield(托马西娜·奥德菲尔德)女士分别介绍了CITES非致危性判定(NDF)的概念和法律背景以及“九步法”的简要过程。9日下午和10日全天,中外科学家和其它代表对九步法展开了详细和深入的讲解、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外方科学家先就“九步法”每一步骤中的概念、作用和数据来源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答疑,然后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魏建和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罗毅波研究员分别以沉香和石斛为案例物种,对照其每一步骤给出相应的数据和初步判定,其它参会者提出补充、修改或其它意见,最后统一落实判定。整个过程学术气氛浓厚、态度坦诚、讨论充分、交流深入。中方代表表示,通过此次研讨,对CITES的NDF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推进有关履约工作有重要作用。外方代表表示,通过本次研讨,对现版“九步法”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修改和补充想法和意见,对其适用性和可行性都有较大的提升。此外,针对我国一些CITES附录植物在野外成规模移植和民间自发用可持续方式采集野生个体的情况,中外代表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了在对这些物种进行NDF时相关情况的参考意义,以及修订CITES公约有关决议或规定的可能性。濒管办周志华副主任主持了闭幕式。

11日,与会代表参观了深圳华盛实业有限公司的石斛种植和东莞莞香园的沉香种植,外方代表对石斛和沉香的种植方式、规模和产品均印象深刻,认为“中国真正在使CITES起作用”。12日,与会代表愉快返程,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兰科中心作为会议的承办方,倾全单位之力,全方位地保证了本次会议的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办公室

会议合影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作为会议主席主持会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罗毅波研究员在会上做NDF石斛案例分析

与会代表考察石斛种植场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