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坡鹿的保护与种群恢复
海南坡鹿(C. e. hainanus)仅分布于中国的海南岛。主要分布海南岛的西部山区及台地是该物种的历史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坡鹿分布区域还不少于约300km2。狩猎和栖息地丧失的双重压力,致使该物种濒临灭绝,1976年仅存26只,栖息地不足14km2。为保护这个物种及其栖息地成立了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
为了拯救这个物种,自1986年起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纽约动物学会的资助下对海南坡鹿进行全面的研究。
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台地中的砂生灌丛林、落叶季雨林、热带草原和灌木草地是它们的栖息地。这些地方也是人类种植农作物的地带,人类和坡鹿之间存在着争夺空间的问题。
坡鹿每天晨昏活动,以植物为食,采食的植物种类达300多种,其中草本植物占80%。它们也吃农作物,尤其喜欢吃红薯。与当地农民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
雄性坡鹿的性成熟时间在2岁半左右,通常在4岁以后才能获得繁殖的机会。这只雄鹿有6岁,身强体壮、最具竞争实力。雌鹿在1.5岁性成熟,可以参加繁殖。每年生一仔,一直到14岁都有生育能力。小鹿在1岁半左右离开母亲独立生活。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海南坡种群数量由26头发展到了1600头。但是大田保护区的面积(13.14km2) 不能为坡鹿提供足够的食物, 坡鹿种群曾多次面临食物短缺的危机。
科研和管理人员在海南岛为海南坡鹿寻找适宜的栖息地,大田保护区的坡鹿种群为种源,重建新的野生种群。 2003年7月始至今在宝梅岭、猕猴岭、赤好等地建立了3个新的坡鹿野生种群。栖息地从13平方公里扩大到200km2,共有481只坡鹿被放归在原来的分布区。通过17个月的监测,这些坡鹿都建立了稳定的家域并成功地进行了繁殖。
在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海南坡鹿的保护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不久的将来,坡鹿的家族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并彻底摆脱濒临灭绝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