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项目成果

大熊猫研究

发布时间:2014-04-29       

大熊猫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劫后余生的古老孑遗的“活化石”,不仅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也是全人类的自然历史遗产。世界自然基金会早在1961年成立时就确定以大熊猫作为会徽会旗,并以它作为保护自然界一切濒危物种的象征。多年来,魏辅文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致力于大熊猫的保护研究,为我国大熊猫的保护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为挽救大熊猫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立了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新方法,发现其种群数量远远超过人们先前的估计,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

自主建立了通过大熊猫粪便DNA准确估计其种群数量的新方法,发现王朗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66只)远远超过先前的估计(27只),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预示该物种仍具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在中国政府强有力的保护管理下,将拥有美好的未来。该成果被《Current Biology》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包括Nature、Science等著名杂志,路透社、BBC、CNN等知名媒体均在显要位置纷纷发表相关评论和报道,并被美国《Discover》杂志评为年度12大生物学领域新闻之一,也是2006年唯一入选的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参与对台、港赠送大熊猫,备受世人瞩目

2005年,对22只候选赠台大熊猫个体进行了亲子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为筛选出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提供了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数据;2007年,受国家林业局委托组建赠港大熊猫优选专家组,从17只候选个体中筛选出赠港大熊猫“乐乐”和“盈盈”,备受世人瞩目。
 

      “团团”和“圆圆”          “乐乐”和“盈盈”

建议启动大熊猫放归并参与我国第一只大熊猫“盛林一号”的放归与监测

根据多年的大熊猫研究成果,向国家林业局建议启动大熊猫放归工程并得到采纳。2005年国家林业局将我国第一只大熊猫“盛林一号”成功放归野外,标志着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的重点由注重人工圈养步入了注重野外放归的新阶段,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