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项目成果

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研究

发布时间:2014-04-29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曾被著名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在 Wildlife of Northern Tibetan Steppe一书中成为人们“知之甚少的羚羊”,国外学者尚未开展有关专题研究。从1994年开始,本研究组研究了普氏原羚的栖息地选择、生境适宜度和活动规律,监测了普氏原羚的种群动态,利用航片、GM 卫星照片、GIS模型、生境适宜度模型、种群生存力模型研究了人类活动、土地覆盖变化以及草地初级生产、生境管理措施对普氏原羚生存力的影响,还利用食物残渣镜检分析,研究了普氏原羚生境中的食物网。本研究组还研究了中国羚羊类动物的分类地位、系统演化和普氏原羚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管理单元。IUCN 1996年版红皮书、2000年、2004版红色名录和1998年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均参照本研究组的研究结果,将普氏原羚的濒危等级定为极危(CR)级。有关论文在 Conservation Biology, Animal Conservation,Journal of Zoology (London), Folia Zoologica, Oryx,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 Bulletin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等刊物上发表。2000年,普氏原羚被国家林业局列为中国15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该工程涉及59种鸟类、25种兽类、1种爬行动物以及1000多种植物,而普氏原羚作为单一物种专项工程列入了中国15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本研究组与中国林业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了普氏原羚专项保护规划。

 

藏原羚

探讨了不同地理分布地区之间藏原羚的种群遗传现状和系统地理格局,发现藏原羚整体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8±0.01)和核苷酸多样性(0.08±0.009)。单倍型之间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中国的藏原羚形成了西藏、四川以及青海-阿尔金山-可可西里三个主要分支。藏原羚这种显著的种群地理分化可能与青藏高原的历史变迁有关,因为青藏高原在上新世晚期和更新世发生了强烈的隆升,引起了地形的巨变,河谷与山脉成为自然屏障,导致栖息在青藏高原上的有蹄类在不同地理种群之间产生分化。有关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41:313-321.
 

雪豹

雪豹是典型的高山猫科动物,栖息在高山裸岩地带,其生境中一年大部分时间甚至终年积雪,夜间活动、行踪飘忽不定。全球雪豹的潜在适宜生境面积约3,02万km2。其中 60%在中国,约有182万km2, 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7%。然而,我国的学报研究却很少。2006年我们在位于青海省都兰县东昆仑山支脉布尔汗布达山区的都兰国际狩猎场用我们与北京龙创太阳能自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豹眼I型-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在青藏高原首次拍摄到了雪豹的野外生态照片。并初步研究了当地的雪豹密度与食性。
 

棕熊

棕熊分布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区—可可西里地区,然而,当地的棕熊食性及其在高原生态系统的地位与作用未见报道,我们考察了可可西里卓乃湖地区的棕熊种群数量、生境选择、 食性分析和保护状况。棕熊挖掘鼠兔的洞道、捕捉鼠兔,还采食牦牛、藏羚、野兔和旱獭。我们发现鼠兔是棕熊的主要食物,印证了鼠兔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的假说。有关结果发表在Ursus 17(2):132-137.
 

人们已经对狼(Canis lupus)与有蹄类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我国这类研究还很少,我们通过分析收集粪样来研究狼的食物组成,发现狼的食物组成季节性差异不显著。牦牛和野兔是狼主要的食物。无脊椎动物全年尤其是草青期被狼采食。我们评价了濒危物种普氏原羚在狼的食物组成中的重要性。有关结果发表在Acta Theriologca 48:255-263.

 

沙蜥

近年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我们对该流域的生态环境与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及其生境进行了调查。发现青海湖流域气温增幅较为显著,其中以秋、冬两季增温显著,20世纪末青海湖流域平均气温较20世纪80年代上升了1.26℃, 而降雨量呈下降趋势,干燥度呈缓慢的上升趋势。1959年以来,青海湖的水位下降了3.7米,面积减少了313.3 km2。1976年以来,湖东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从356.4 km2增加到735.9 km2,而沼泽面积从25.08km2减少到 4.73 km2。1949年以来,青海湖流域人口增长了近10倍,当地建立了由便道、省道、国道和铁路组成的路网,并建立了大面积的围栏草地。由于近代环境退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流域的野生脊椎动物种类和分布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湿地面积减小,中国林蛙,花背蟾蜍和水禽的适宜生境变小。湖水退缩后,部分裸露的湖底演变为沙地,随着沙地面积的扩大,沙蜥的适宜生境面积扩大。一些鸟类从青海湖地区消失了,大型兽类如藏羚、藏野驴和野牦牛等从青海湖流域消失了,而普氏原羚、藏原羚、原麝的数量显著减少。我们正在以沙蜥作为指示动物进一步研究环境变化与野生动物之间关系。
 

藏羚

藏羚是中国特有动物,我们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为手段,研究了青海曲麻莱、治多和可可西 里境内藏羚生境状况及其道路、居民点和坡度对藏羚生境的影响。发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拥有良好生境条件的治多和曲麻莱地区适合藏羚栖息的生境却较少,而生境条件相对较差的可可西里地区却拥有相对较多的适合藏羚栖息的生境。我们还比较研究了迁徙行为对藏羚与藏原羚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