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进化遗传学研究组 —— 亮点工作介绍

1、揭秘鸟类迁徙路线形成原因和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

我们通过卫星追踪发现北极游隼在亚欧大陆主要使用5条迁徙路线,在种群和个体水平上具有非常高的迁徙连接度和重复性;时空动态分析表明在末次冰盛期到全新世的转变过程中,繁殖地向北退缩及越冬地变迁可能是迁徙路线形成的主要历史原因;对长、短迁徙种群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个与长时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在长距离迁徙种群中受到了正选择,实验证明长、短迁徙种群主要基因型存在功能差异,揭示长时记忆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模拟预测未来持续的全球变暖,可能会给亚欧大陆西部的北极游隼造成两方面影响:迁徙策略改变和种群数量下降。

图1.北极游隼迁徙系统

图2. 北极游隼迁徙路线变迁和长距离迁徙遗传基础

2、揭示不同鸟类(鸵鸟、鸡等)飞行能力退化的共同遗传基础及其演变过程

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两个在飞行退化鸟种中发生趋同进化的位点,该两个位点导致了两个氨基酸的非同义突变ATGLSer321Gly和ACOT7Ala197Val。功能实验表明,Ser321Gly显著降低了ATGL的脂质水解能力,而Ala197Val显著提高了ACOT7的脂酰辅酶A水解活性。数学模拟进一步表明,飞行中退化鸟种的主要能量来源从脂类转换为碳水化合物。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理趋同而非结构趋同在飞行能力退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1. 确定飞行退化鸟种中的趋同进化位点

图2. ATGLAGT321GGT替换的功能性验证

图3. ATGL321ACOT7197的祖先位点重建